《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

 
来源: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2
 

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,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,在经济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我国大国外交战略,尤其提出了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这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成果的继承和发展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见证,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。讲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,诠释中国特色,这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下的中国文化。坚定文化自信,夯实“四个自信”的坚实基础,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。挖掘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,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,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,这一切都深刻地证明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我们选择的道路、实践的制度、形成的理论。“文化自信”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对自身禀赋的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忠实实践,以及文化生命力的守正性创新。显然,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播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。

一、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必要性

民族发展,民族进步,文化为魂。一个国家、民族,都离不开其强大的文化,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民族文化、历史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相互交融与传承,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,成为“走出去”的坚实基础。“一带一路”不仅具有经济和政治价值,而且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。自先秦以来,秦国与西域就有民间经贸往来;汉唐时期,汉唐与西域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频繁;宋代以后,我国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进行密切交往,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支持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背景下,加强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,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展现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风采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(一)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

在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今天,胡锦涛十七大指出:“文化日益成为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。同时,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,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,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。文化产品更加丰富,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,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文化事业发展迅速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对外宣传,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,发挥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,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,影响世界的重要途径。

(二)提高人民文化自信

文化自信是什么?事实上,对于文化自信,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识。笔者认为,所谓文化自信,就是个体对其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态度,一种对其本民族文化的历史、发展具有深刻认同的信念,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能够理性地看待。如今,国际化、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,尤其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,信息交流更为快捷顺畅,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,我国的先进文化也在不断受到冲击和发展,但是,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,我国人民很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,导致文化自信缺失。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到现在,我们的文化已经发展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体,现代国家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,这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,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,综合运用西方优秀文化,推动我国文化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,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,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可,提高我国人民文化自信。

(三)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

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,国家之间的交往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,而扩展到文化等各个领域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,也是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精神支柱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宝贵财富。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,扩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,积极开展文化互鉴和文化交流,有助于中国扩大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
二、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

(一)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知

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,他的民族就很难得到尊重,也更难被全世界所认同。通过相关研究发现,我国很多公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,这种现象令人担忧,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。目前,由于我国人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,导致很多公民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,重视度不够,效率不高。

(二)“一带一路”对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出挑战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,在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,也给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挑战。一是我国文化被认可度较低。目前,虽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走出国门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,但不可否认的是,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持反对态度。二是中国文化发展较为落后。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。因此,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。三是我国人民文化输出意识淡薄。一般人听了文化输出,会觉得与自己无关,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内,这样的事应该国家去做,从自己没有考虑过,自己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做出贡献。我国很多人民文化输出意识淡薄,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效率。

(三)文化产业竞争不足

中国的文化产品相对于西方国际传播大国而言,竞争力较弱,而中国的文化传媒在对外文化贸易实力上,总体而言处于劣势。首先,我们的文化产品质量不高。例如我们每年拍摄的影视剧、报刊书籍不计其数,但影响力却不够大,很少能真正影响到全世界。其次,国产文化的产业链也不够完善,因为缺乏商业运作,所以国产文化在市场上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。第三,受相关部门管理体制的制约,科技含量低,不利于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。另外,我国的文化产品创新不足,原创作品不多,造成本土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,无法充分转化为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,形成竞争优势。

三、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

(一)深挖优秀传统文化,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

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,对文化要有继承的选择性。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,创作精品,传播给世界,才能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。比如外国人对中国美食的喜爱以及辣条的大量抢购,既说明了中国美食文化输出极为成功,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输出相对片面,且偏低。因此,提高文化输出的质量至关重要。在实际文化传播过程中,要充分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,在丰富的中国文化之外,使外国人充分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。因此,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我国应该积极倡导睦邻友好、包容仁爱的合作精神,充分尊重各国文化差异,理性看待多元文化包容与融合,开创丝路文化跨国传播新丝绸之路。用大局观姿态成就伟业,用大局观思维展示大国形象,端正态度,敢于担当,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和对话机制,树立自尊自信,真正融入世界发展新格局,切实承担起文化大国的重任。国界是国家和文化的界限。一国一民族的文化品牌,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,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,应充分利用多民族元素和文化遗产,运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思想的文化产品,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品牌,传播中国声音、讲述中国故事、诠释中国特色,建立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长期和平互惠关系,使“一带一路”真正成为连接各国和各民族共同发展、共同富裕的桥梁。

(二)推动文化产业,推动对外文化交流

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依赖于文化产业的交流和发展。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,充分发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,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,必须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比如,通过艺术团、文化年、文物展示会、大型主题晚会等形式,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,促进文化交流。又如,市场化的文化产品,笔墨砚、刺绣、丝绸等,是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,以市场为主体、相关部门主导的文化产业项目,不仅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,还可以提高文化交流和交流的经济效益,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。

(三)利用新兴技术,提高文化对外传播效果

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,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快捷。因此,应利用各种便利手段,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效应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,网络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,各国信息相互交流,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的一部分。另外,这种文化输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,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,可以达到对外传播的效果,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。

四、结语

经过五千年的发展,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,它所蕴涵的人生哲理、精神力量,值得全世界人民去领悟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背景,积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,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,走向世界。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积极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,运用高科技手段,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,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,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,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,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。

[1]胡思颖.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研究[J].新一代:理论版,2019(6):251.

[2]王宁霞,李治国.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[J].发展,2019(3):13~14.

[3]陈玲.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途径研究[J].长春师范学院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8(6):189~190.


文章来源: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 网址: http://zhlndqgjb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47187.shtml


上一篇: 暂无
下一篇: 临床医学论文_新时代中国特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研究综述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